查看原文
其他

踵事增华 | 与传统文化传承者们的一次近距离接触

新闻中心 东林经管团委 2020-08-26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时代的潮流奔涌而来,那份传统的纯真便显得尤为可贵。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与传承,才让这些文化瑰宝在东林散发出熹耀的光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几位来自经管的传统文化大咖,走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协会,一起听听他们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国粹京剧,粉墨妙音


作为艺术团中为数不多的京剧表演者,曾多次登上大型晚会的舞台表演,她就是来自17级工商类4班的张园园。说到学习京剧的契机,她直言刚开始是想走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的路子考一个好大学,但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却真的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

谈及国粹京剧,她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国粹京剧有一种魔力,一旦你开始接触它,就会不停地想去了解更多有关于它的美。它对我来说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传统艺术文化在各种流行文化的激荡下想要像以前一样繁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这并不代表着它不如流行文化。京剧之所以被冠以国粹,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用骄傲的眼光去看待传统艺术。作为一个票友,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国粹京剧的青黄不接,所以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京剧,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承京剧。传承不一定必须去系统地学习京剧,比如听一些西皮流水、了解一些京剧名伶,抑或是研究戏曲扮相都是可以的。”张园园如是说。最后,张园园还向我们推荐了一部纪录片——《京剧》,她直言单凭纪录片里的文案也值得我们一看,希望同学们都能了解京剧、热爱京剧。



写罢书法,又拨琴弦


他是来自18级经济4班的孙海添,年仅十八岁的他已是辽宁省书法协会的会员,书法也已经陪伴他走过了十二载的光阴。对于学习书法,他认为更多是天命使然,儿时的他喜欢看爷爷在广场上写字,爷爷的指导培养,加之父母的支持,他与书法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看来,书法代表了中国文士的精神与风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书法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他自身更是如此,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书法早已融进我的身体里,如血肉不可分割”。书法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掌声与荣耀,更是内心的一份安宁。同时,他对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也有所涉猎,这些爱好也给了他一个途径去理解中国传统美学、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抵制外界浮华侵扰的一剂良药,因为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安静从容、耐心恒心,这一点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他如是说。

在采访的最后,孙海添和我们说道:“传统文化不应该只作为老年人的专利,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蓬勃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眉宇间透露着书卷气的少年对于书法以及传统文化真挚的热爱之情。他本人也为本次采访赋诗一首——


承露莲心不染尘,襟怀豁达总宜人。

精神本在精灵里,御驾春风一路新。


 我们也衷心祝愿这位管院的“文人”可以提笔书写自己人生更美的华章。




剪纸艺术,巧手静心


来自16级会计5班的张亦驰是一位传统剪纸艺术爱好者,她的剪纸技艺非常精湛,逢年过节家里所贴的窗花都由她亲自剪制。

小学四年级时,张亦驰抱着打发课余时间的心态接触剪纸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剪纸,并坚持到了现在。“在一群学乐器舞蹈的同龄人里面还显得挺另类的”,张亦驰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体验。但正是因为精通剪纸的人很少,剪纸才给她带来了十足的荣誉感——小学时期,剪纸总能让她脱颖而出,满足她有点渴望得到表扬的小心思,老师把她的剪纸作业拿到班里展示,接下来的几天她都是“横着走”的。说到这里,她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当我们问及剪纸带给她更深层次的影响时,她答道:“刨除外界表扬带给我的满足感,剪纸给我最重要的影响是它能让我静心。剪纸是一门特别需要耐心的艺术,长大之后有时久违地拿起剪刀,心也会一下子静下来,这对于性格急躁的我来说是件特别有益的事情。”

张亦驰认为,剪纸的意义不在于形,而在于灵气。“现在机器也可以制作剪纸了,但是机器做的剪纸是没有活气儿的,它只能算是物件,成不了真正的精品。”正因如此,她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人们来传承,更急需年轻力量的加入。她又谈到:“其实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很容易被传统文化唤起热情的,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说明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去欣赏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独特美感。”

最后,张亦驰希望大家可以多去尝试了解传统文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



古典乐器,淡雅恬静



她曾多次参加吉林省级、市级艺术系列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淡雅的笑容,古典的气质,她就是来自17级工商类1班的李沛遥,一位擅长二胡与笛子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她因兴趣所在,自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二胡,六年级开始接触竹笛,直到大学进入校艺术团仍每天练习。谈及笛子,恬静的她仿佛打开了话匣子:“笛子啊,在古代就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可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情感——婉转的、激昂的、如泣如诉的……先人们简单的用竹子就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乐器,并且留下来这么多好听的曲目,是一件让我觉得很欢喜很幸福的事情。”

当我们问到她为何钟情于传统古典乐器时,李沛遥表示传统古典乐器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珠玉,她热爱它并且愿意认真地去传承和发扬它。

在采访的最后,李沛遥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与时俱进又具有中国深刻内涵的曲目来让我们诠释,也希望演奏者们能秉持更加谦卑严谨的态度,要对得起自己的乐器、对得起音乐、对得起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人生,沉稳谦和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书协会员、鸡西市书协会员,在过去的一年里书法作品两次入省展,书法作品荣获黑龙江省首届师生书画展一等奖......沉稳谦和,静心书法,他就是来自16级农林1班的赵文铖。

关于学习书法,他有幸跟随了几位书法领域的名师,并在老师的引领下,将书法这项传统文化的学习坚持了12余载。赵文铖认为,书法是对汉字的艺术化表达和美学化呈现,对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也具有很大帮助。做为书法爱好者,他觉得练习书法不仅是个人的爱好,也是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量。

当我们提出希望赵文铖给我们一些练习书法的建议时,他十分乐意地说道:“练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从执笔方法、基本笔画开始练起,练好楷书是基本,然后随着对字形笔画的理解不断提升,再向行书、草书发展。大家学习书法要以古人的帖子为准。”

最后,这个沉稳谦和的大男孩真挚地呼吁大家写好汉字,也欢迎大家在平时与他交流书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楚楚汉服,谓佳人兮


她是来自17级工商类13班的司靖瑞,一名汉服文化爱好者、传承者,同时也是校琼林宴汉服社的负责人之一。

司靖瑞在高一时开始对汉服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名字上感觉应该是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所以开始慢慢了解。一开始只觉得穿着好看,后来就对它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兴趣,一直持续到现在。” 汉服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美的欣赏,还有友情,“因为汉服我也认识了许多朋友,我觉得能和他们一起用自己的力量为宣传汉服文化做一些贡献是很开心的。”

当谈到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关系时,司靖瑞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它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骨子里的,是不能丢的。我觉得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并不冲突,我们要做的不是区分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而是区分优秀文化和糟粕,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弘扬,优秀的流行文化也接受,中华文化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的。”

司靖瑞对传承汉服文化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她认为了解汉服的演变发展过程很重要。因为汉服与每个朝代的开放程度、民族融合情况、地理天气、社会风气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汉服不仅是对汉民族服饰文化的追溯,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完善。其次,她希望大家不要固步自封。汉服就是一件衣服,在过去是,在现在也是。我们要做的是让逐渐淡忘它的国人把它回忆起来,而不是把它捧上神坛。穿汉服可以戴眼镜、剪短发,可以穿帆布鞋,也可以玩手机。这件衣服不应该和半袖衬衫有什么质的差别。只有用平常心看待汉服,汉服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精武国魂,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协会成立于1983年9月,最早由我校一些武术爱好者发起并成立,是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我校第一个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大学生体育类社团组织,35年的风风雨雨,协会秉承“文武双修,德才兼备”之会训,以“精武国魂,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协人。协会多次被评为校十佳社团及优秀社团荣誉称号,部分同学参加武术队代表学校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



我们有幸对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协会会长16级袁进喜师兄进行了采访。问及袁进喜师兄一开始是怎样接触到武术的,他答道:“初心源于大一的体育课,也算圆我儿时未实现的武术梦。”袁进喜师兄认为学习武术有诸多益处,比如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力、挖掘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锻炼强壮的体魄等等。”袁进喜师兄还呼吁道:“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我觉得每个同学应该至少参加一个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或组织,即使不练习武术,也要在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做到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谈及对武术协会未来发展的期许,袁进喜师兄说道:“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东林武协作为传承路上的一个小分子,励志将其发扬光大。每个少年都有一个武侠梦,刚刚去世的武侠泰斗金庸先生,‘飞天连雪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的那些经典把我们带入了武侠世界,至此崇拜那些仁人志士,每天梦想着打抱不平、拔刀相助。这些梦想可能有点远大,但我们在最美的青春可以去做一次武侠梦。我希望东林武协大众化,可以给所有曾经有过武侠梦的人一个平台,让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我们还会组织一些适合所有大学生的武术活动,希望大家能逐渐喜欢上武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内外兼修,太极协会

太极拳,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东北林业大学太极协会,1997年5月由东北林业一群爱好太极运动的同学,在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优秀教练顾广滨老师带领下成立。至今太极协会已经风雨兼程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并且以其严格的管理及优秀的训练成果成为东林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多次被评为校十佳社团。在2014年东林太极获得了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2015年获得了全国百佳国学社团的称号;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黑龙江省太极拳多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太极协会的16级杨晓鹏师兄,问及杨晓鹏师兄是怎样和太极协会结缘的,他坦言这也算是一次美丽的意外邂逅,“一天早起无事逛校园时看见有人在打太极,在此之前我对太极毫无接触,于是在百团大战之时我便抱着好奇心加入,结果被太极的魅力深深吸引。”算起来今年已经是杨晓鹏师兄加入太极协会的第三年了,回想太极陪伴大学生活的这些时光,他感慨道:“三年飞逝,岁月无声。清晨露水、细雨缥缈、秋叶飞舞、寒冬雪飘,太极于我如纸上书画般诗情画意。师兄师姐、兄弟姐妹们的细心陪伴令我难忘此程。太极就在这春夏秋冬之中,一代代传承发展,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杨晓鹏师兄还补充道:“太极是一种强身健体、制敌制胜的形体之术,我辈若日日练习,益处多多。”



太极协会发展至今成绩斐然,谈及对太极协会未来发展的期许,杨晓鹏师兄说:“太极有其魅力,我们自当上下求索将其发扬光大。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太极、热爱太极,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承千年之精粹,为往圣继绝学”,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他们文化传承路上的同行者,愿传统文化装点新时代青年的芳华,也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蓬勃发展!



编辑:肖旭威 刘丽佳 田

马一辰 余冰玉
图片:黄行健 司靖瑞 陈

推送: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